中國氮肥行業的艱難行情激發了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全行業轉型升級行動,從行業技術的創新深度到市場推廣的力度,都在逐步達到一個歷史的新高度。
發展高效肥既是農業大勢所趨,更是氮肥行業扭虧為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日前,在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液體肥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承辦的氮肥增效技術研討會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向全行業再次發出抱團取暖、轉型突圍的緊急號召。
據悉,本次會議也是中國氮肥工業技術研究中心落戶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連心)以來,最大規模、最高級別的全國性氮肥增效專題會議。作為我國氮肥行業的杰出代表,心連心踐行的高效氮肥之路,融合了打磨好產品的“工匠精神”和講求實效、價值發揮的“市場精神”,兼顧了產品創新和市場推廣兩個方面,成為了中國氮肥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成本領先,科技創新助推產業升級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對當前行業形勢進行分析,同時總結了以心連心為代表的優秀企業逆勢成功的原因:一是依靠科學管理,節省生產成本;二是技術創新,及時對產品進行了升級。
心連心董事長劉興旭在會上介紹了心連心在氮肥增效技術創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并表示下一步將以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在氮肥增效技術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希望通過此次交流,能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共同促進氮肥行業的轉型發展。
行業整合大浪淘沙,這需要科技創新、需要產品升級的技術儲備,把真正適銷對路的高效環保的產品留下來,心連心總經理張慶金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表示,心連心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中國高效肥”的品牌定位,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與中科院、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戰略合作,研發推廣了水觸膜控失肥、聚能網、黑力旺腐植酸等系列高效肥料。同時,心連心大膽決策,投入巨資,先后在新疆、江西等建設潔凈煤氣化技術生產項目,使生產成本比行業傳統工藝平均成本降低18%左右。
2016年7月1日,中國氮肥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在心連心掛牌運行,更是為心連心的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張慶金表示,中心成立近一年的時間里,陸續在產品研發、節能減耗、安全環保等方面開展研究,下一步,在繼續深入研究的同時,要把成果轉化為具體產品和技術,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調整結構,高效尿素已占半壁江山
統計數據顯示,最近3年氮肥行業連續虧損,2016年虧損金額更是高達90多億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心連心逆勢增長,取得了驕人的業績——2017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長127%,向行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談及成績,張慶金顯得有些謙虛,他表示,市場因素當論首功。春節前開工率較低,而節后春耕市場的需求量開始增長,低開工率的情況下需求增長,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因此各類產品的銷售價格有所提升。其次,心連心還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加大了甲醇的生產量,車用尿素、合成氨的銷量明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心連心的盈利能力。
單就化肥產品來說,心連心秉承一貫的“工匠精神”堅守品質,引導市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一方面,重點研發推廣水觸膜控失肥、腐植酸、聚能網、車用尿素等系列高效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水觸膜控失肥,是心連心與中科院共同研發的高效產品,據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躍進表示,控失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傳統尿素容易流失、肥效期短的問題。另一方面,心連心今年提前進行了市場調研,對市場有了一個預判:玉米種植面積減少,花生、豆類作物及其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會增加?;谶@樣的市場判斷,心連心對化肥品種和配方進行了調整,同時對產品整體包裝進行了升級改進。
隨著高塔硝基肥項目和高塔硫基肥項目的順利投產,心連心已形成穩定尿基、硝基和硫基三大產品,進一步豐富完善了產品結構,更好地服務全國農業。目前,心連心高效肥銷售占比已達50%,其中僅聚能網尿素一個單品年銷量就高達30萬噸,在行業內創造了一個奇跡。
心連心總經理張慶金在采訪中表示,氮肥增效和化肥零增長是息息相關的,需要企業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去淘汰落后產能和改進工藝,研發推廣新型高效肥料。未來,心連心依然會將傳統尿素的改性增效作為重要的突破點,發揮國家氮肥研發中心的平臺作用,為化肥零增長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span>
責任擔當,肥效協作網撒開全國增產大網
5月17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組織全體與會人士參觀了心連心新型肥料農業與環境效應試驗站,想要親眼看看心連心高效氮肥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
據悉, 該試驗站是2016年心連心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共同展開的長達10年的首期合作,主要為了驗證高效氮肥的持續使用效果及其環境效應,試驗特別精選在華北地區小麥玉米輪作方式和秸稈還田模式下的試驗田內開展。根據第一季試驗結果顯示,應用心連心控失尿素及腐植酸尿素的6個不同處理,玉米增產率為8.2~15%,氮的利用率提高了10~15%。
高效氮肥是否高效,是否持續高效,必須要經過不同作物不同地區的檢驗。在這方面,心連心展開了多方合作。
2015年,心連心牽手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區劃研究所,聯合全國23個省份的38家農業科研院所,共同籌建了全國肥效協作網,主要對心連心新型高效肥的肥效和施肥技術的系統研究,以期形成國家規范、技術齊全的施肥指導。
據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介紹,協作網自2015年啟動以來,先后在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上開展研究,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研究不同的新型肥料,包括含鋅尿素、含錳尿素、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等在不同作物上的增產效果;二是研究減少肥料用量以后,作物的產量情況。初步研究結果顯示,80%的新型肥料都能使作物增產;白由路表示,協作網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明確不同的新型肥料所適用的區域和作物,同時,還要找到其合理的施用量。
氮肥增效離不開技術創新與試驗示范,離不開行業優秀企業、研究機構的共同參與和努力,白由路呼吁今后能有更多像心連心一樣有創新能力、有社會擔當的企業參與進來,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出一份力。
先做市場,后做基地布局全國
在談及心連心的全國布局時,張慶金表示,心連心秉承先做市場后建基地,先抓服務再引產品的原則,展開全國布局。
據了解,心連心新疆基地、長春基地的建設,均是在當地市場的品牌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市場認知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開工建設的,這既降低了市場風險,又為下一步的基地運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張慶金表示,為給九江基地構建良好的市場基礎,建立通暢的推廣通路,心連心提前構建南方市場調研、農化服務團隊,采取地方+企業的互動型營銷服務思路,在為廣大的南方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的同時,還能提供貼近南方作物和土壤的農化農技服務。
張慶金表示,目前全國各地都有心連心的銷售團隊,也都有心連心的產品,市場布局已基本到位,下一步就是對市場的精耕細作。
隨著江西九江、新疆基地、吉林長春基地的順利投產,再加上集團本部基地,心連心將發展成為一家生產基地布局全國、產品極大豐富、農化服務全方位的高效肥供應商與智慧農業服務商。
后評:
中國氮肥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兼顧產品和市場兩個方面,產品講的是技術是品質,市場說的是需求是效益。傳統氮肥產能的升級不能為升級而升級,應該如心連心無時無刻不將觸角放在市場一線,深度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前端需求;新型增效氮肥產品更不能一味迎合市場,放棄了對品質和技術的堅守,因為肥料產品最終要實現的是減肥增效,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